创世纪25:29-33,希伯来书12:16-17
大家看到周报上今天讲道的题目后有什么想法?如果是我走进会所、接过周报,看到这个题目,我想我会心里想,“老生常谈!”或者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想,“唱高调!”,也有的人会想说“什么是贪恋世俗?我周末刚去买了iPhone5S,这是贪恋世俗吗?”
在我的基督徒成长环境里,一直有两个极端同时存在。一个极端是对将这世界所制造的一切都归类为“世俗”,所有与流行挂上钩的,从牛仔裤到智能手机,从小说到电影,一概加以否定。我在杭州的时候参加一个家庭教会,大部分是很保守的老弟兄老姊妹,在他们当中穿牛仔裤就是爱世界、贪恋世俗的表现。在这些弟兄姊妹当中,我非常的小心翼翼,和我的同学们去聚了餐、看了好看的电影、读了有意思的小说,提都不敢提,生怕被看作是贪恋世俗的基督徒。我想今天这样的基督徒群体即便在中国也不多见了。但今天另一个极端却在基督徒当中很有影响,这种观点将对世界的追求看作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他们认为基督徒就是应该在世界中享受,他们或者公开鼓励世界的成功、认为这是基督徒蒙神祝福的表现(我们称之为成功神学),或者虽然表面上教导属灵、永恒的价值观,事实上却在生活中表现为追求世俗的成就和享受。对我们这些福音派教会而言,我认为这一种情形具有更可怕的腐蚀和影响,这也是我今天的信息想要针对的问题。
我的一位教授Peter Cha是对教会文化很有研究的学者。周二上课的时候,他讲到教会当中有两种神学,一种是明显的神学,一种是隐藏的神学。明显的神学是什么呢?是教会在主日学、在网站上、在讲台上公开的教导。比如我们教导成为基督徒就是要相信接受基督,就是要让基督成为生命的主,我们宣扬神对我们的生命和产业有完全的主权,我们的教会章程规定信而受洗才能成为教会成员,这些都是明显的神学。隐藏的神学则是没有明说,但是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信仰生活,例如在我们教会,神学生吃饭可以不用交饭钱、崇拜的诗歌大多数是来自《生命圣诗》,这都体现一些隐藏的神学。当明显的神学和隐藏的神学没有冲突的时候,教会是健康的;但是当明显的神学和隐藏的神学有冲突、而且大家对这个冲突习以为常的时候,教会是不健康的、信仰是虚伪的。
这和我今天要讲的信息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我们相信并教导圣经所说的天国和永恒的价值、死后的归宿和基督的再来,同意我们在地上的生活是客旅(这是显明的神学),但是却在生活上体现出来的是对贪恋世俗,并且对此习以为常、不觉得自己人格分裂、不感到心里有责备和愧疚,我们的信仰是不健康的。如果一整个属灵的群体都是这样,这个教会是不健康的、虚伪的。
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这个题目,我不是要批评哪一个人贪恋世俗,我也看到在我们的教会在小组中很有热情和兴趣的讨论和思考神的话,但我更盼望每一位神的儿女藉着神的话语省察自己;每一个还没有信主的朋友、访客借此认识我们的信仰、知道我们不是也不想做虚伪的人,我们渴望按照圣经的教导和永恒的属天价值观来生活。神透过我们所读的经文告诫我们:不要贪恋世俗,反要渴慕基督。
我刚才讲到两种极端。圣经告诫我们不要贪恋世俗并不等于我们不要买东西、不要工作、不要赚钱,也不是说姊妹不用化妆品、弟兄不能换手机,这即不是经文的本意,也不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控告和互相控告的局面。那么当圣经以以扫为例,警戒我们不要贪恋世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所读的经文,包括新约和旧约,一起从三个角度启示给我们认识贪恋世俗的本质、贪恋世俗的表现和贪恋世俗的结果。
一、贪恋世俗的本质是属灵的淫乱
首先,什么是“贪恋世俗”,我们要对它下一个定义。圣经已经给我们一个定义。
刚才所读的新约经文、希伯来书12:16警戒说,“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
我们注意到,作者将“有淫乱的”和“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两者并列在一节经文里。如果我们看看这节经文的上文,在14节说到“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这是一对:追求和睦与追求圣洁;然后在15节说到,“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这是另一对:失了神的恩和生出扰乱的毒根;现在在第16节出现第三对:淫乱和贪恋世俗。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没有人会把“淫乱”和“贪恋世俗”这两个罪放在一起。特别在东方人的文化中,跟“性”有关的事情都是让你我觉得羞耻的。一个基督徒在性上面出了问题、犯了罪,即便程度不重、即便是立即已经悔改回转,都不一定能像以前那样被接受,无论是本人还是教会群体心理上多少有点疙瘩。但一个人“贪恋世俗”则不太会受到这样的待遇。可是圣经这里却说,“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显然根据“淫乱”与“贪恋世俗”的配对,它说的主要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淫乱,而是属灵的淫乱,也就是对信仰的不忠。换句话说,贪恋世俗的本质是属灵的淫乱,属灵的淫乱就是对信仰的不忠,就是敬拜别的神、以别神为中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那么严重吗?
保罗在以弗所书当中也同样印证我刚才对“贪恋世俗”的定义,以弗所书5:5节这样说:“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当然,根据5:5的上下文,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贪心”特别指的是在性欲上的贪心,他们被性欲完全的捆绑,整日思想的是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保罗称之为“就与拜偶像的一样”。在希伯来书里面,作者则将“贪恋世俗”与“淫乱”并举,想要说明这种被自己的欲望捆绑、以服事自己的欲望为中心、不在乎属灵的事、不关心永恒当中的神,本质上是属灵的淫乱,也就是拜偶像。
请注意,希伯来书是写给基督徒的,而且是写给犹太基督徒的,作者不是在警告世人、不是在警告非信徒,而是在警告基督徒:不要贪恋世俗,因为贪恋世俗就是拜偶像。对犹太人来说,将“淫乱”和“拜偶像”同等是一个从旧约延续而来的概念,所以当这些犹太基督徒读到这节经文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作者的意图是要警告他们:“贪恋世俗”的本质就是拜偶像。在何西阿书4:12,先知同样批评当时的以色列人,“我的民求问木偶,以为木杖能指示他们,因为他们的淫心使他们失迷,他们就行淫离弃神,不守约束。”因为神与以色列人立约,将以色列称作自己的女子,当以色列人离弃神、去随从当地的风俗、敬拜当地的偶像,这就是违背了与上帝的婚约,就是属灵的淫乱。
我们今天的时代、希伯来书写作的时代和旧约的时代有一点像,就是神的子民处在一个不敬拜神的文化当中。但也有不同之处:旧约时代的拜偶像表现为对假神的敬拜,透过假神来实现自己的欲望;而我们时代的拜偶像表现为对世俗的敬拜,透过金钱、权力、野心来实现自己的欲望。
今天的偶像会是什么呢?在《诸神的面具》一书中,Tim Keller指出,偶像就是对你来说任何比神更重要的事物,任何比神更吸引你的心和你的幻想的事物,或任何你以为失去的后果不可设想的事物。中文圣经用“贪恋”二字来形容。因为偶像在你的心中具有控制的地位,所以你会不假思索地将热情和精力、感情和金钱都花在上面。这个偶像可能是你的家庭和儿女、事业和赚钱、成就和赞赏、“ 面子”和社会地位;它也可能是爱情、社交圈的接纳、某种能力和技术、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美丽、聪明、伟大的政治或社会理想、道德、品格,或(对传道人来说)甚至是在基督教事工上的成效,对神学生来说会是学位、学术水准和GPA,还有:对亚洲人来说,对家庭的责任往往成为偶像。你看!任何一件事物都可能会成为偶像,只要当你看到它时心中最深处会感到:“ 如果我拥有了它,我的人生就有了意义,我就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也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有保障。”或者“如果我失去了它,我就完了!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我就无法生存下去了!”
很多基督徒都知道金钱可能会成为偶像,因为耶稣说“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然而今天的偶像不单单是金钱,偶像的范围也广得多。Tim Keller称我们的心为“偶像工厂”,因为人心可以将一切美好的事物——事业、爱情、财产,甚至家庭——都奉之为神明,以它们为生活的中心,因为我们以为只要得到它们,它们就可以提供给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保障、安全和满足,或者以为一旦失去它们,我们的人生就失去意义、保障、安全和满足。我们常以为偶像都是不好的东西,但其实不然:东西越好,我们就越希望它能满足我们深处的需要和期望,因此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能变成假神,特别是那些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
弟兄姊妹们,什么美好的事物成为你的偶像?成为你贪恋的对象?我提醒你们,贪恋可以表现为两种方式:不计代价的想要获取,或是不惜代价的想要保住,这都是贪恋。不是只有你得不到的成为偶像,你不愿放弃的也会成为偶像。我们接下来看看“贪恋世俗”的表现是什么,拜这世界的偶像表现是什么。
二、贪恋世俗的表现是在世界里累昏
希伯来书接着说,贪恋世俗的例子或者代表人物是旧约中的以扫,他怎么贪恋世俗呢?“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那我们再翻到旧约圣经,看看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的前因后果如何。
创世纪25:29-33是这样描述这个故事的:
有一天,雅各熬汤,以扫从田野回来累昏了。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汤给我喝。因此以扫又叫以东(以东就是红的意思)。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雅各说,你今日对我起誓吧。以扫就对他起了誓,把长子的名分卖给雅各。于是雅各将饼和红豆汤给了以扫,以扫吃了喝了,便起来走了。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
“贪恋世俗”、以世界为偶像可以有很多表现,以扫的表现最明显,也同样在我们当中可以看见:他累昏了。27节说“以扫善于打猎,常在田野。” 圣经给我们看见亚伯拉罕的家族乃是牧羊的,神藉他们牧羊的工作使他们富足起来。牧羊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性和生产性的职业。在此以扫不是以打猎作为一种职业,只不过是他的一种娱乐,因他父亲有许多羊群和田地(参创25:5,13:2,26:12-14),无需靠打猎为生。当然,适当的消遣不算有什么不对。
但是在29节、30节,什么使以扫放弃了长子的名份呢?以扫说,“我累昏了”。以扫为什么累昏了?因为他从田野回来,很可能是在打猎,当然也可能是在做别的事情。圣经在这里并不记载以扫这次打猎回来是否得着野味,却一再记载他“累昏了”,这 就是以扫打猎所得的结果。打猎使他身心疲乏不堪,干渴至极。无论他是否打了许多野味,那些野味只能增加他的疲乏和干渴,绝不能消解他的疲乏与干渴。 以扫这种“累昏了"的情形,足为“贪恋世俗”的基督徒一种很好的描写,一个拼命在世界追求(或保住)自己心中的偶像,而不顾自己灵魂的人,其结果必象以扫一样,在灵性上“累 昏了”。世界的福气。象以扫喜悦的“野味”一般,只能满足人属肉体的需要,但不能使人枯干的心灵得着滋润。圣经并不是谴责以扫,认为他不应该去打猎,相反我们看到以扫打猎也给饭桌上带来很多惊喜。但是以扫的问题在于他沉迷于打猎之中,他“贪恋”自己在打猎中获得的成就,以至于他没有时间也不去思考属灵的事,当我们被眼前的事、世上的是、立即就要成效的事缠累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更远的事。以扫就是这样,所以当他累昏的时候,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与我有什么益处呢?”。当他累昏的时候,当他只在乎自己的时候,他就过分自怜、夸大眼前的需要和困难。他的“累昏”影响了他做出正确的判断。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有没有“累昏了”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是有的,包括传道人、神学生也是有的。在公司里面,有时候有一些非常赶的项目,让你日夜加班,忽略了属灵的事,这时候往往是属灵生命一个很大的低潮。我们往往会想着完成这个项目之后,带来多大的晋升的机会,或是能得到一个长假,或者给家人带来多大的保障,但是却忘却了我们里面真正需要的属灵福分。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刚刚生下孩子的夫妻,当我们觉得当下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就在里面“累昏了”。一个“累昏了”的人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想属灵的事情,没有心思和愿望去了解神的心意,更不愿意从网罗中脱离出来,他的心思意念都被自己的偶像榨干了。弟兄姊妹们,我累昏过,还不止一次。我清楚的知道“累昏”的人心里在想什么,以工作为例:
“这个项目给我巨大的机会,再过两个月我就解放了。等到这个项目结束,老板看到我们部门的capacity,就会给我更多的headcount,我就不会那么忙了。现在家人不理解我、教会弟兄姊妹不理解我,他们不知道我的处境……”
Tim Keller称这种状态为向异教献祭。旧约中的外邦人拿孩童献祭给异教的神,今天的人们拿应该给家人的时间、应该给神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去思想神、敬拜神的时间来献祭于他们心中的偶像。
弟兄姊妹们,“累昏了”极大地捆绑我们的心思意念,使我们没有时间去思想属灵的事、神家里的事。你不一定是在工作上累昏,你也可能在家务上累昏,也可能在娱乐上、上网上、甚至某一个正常的爱好上累昏。别忘了,让你累昏的事情很可能是美好的事情,正因为它美好,所以才让你把它当作偶像。累昏的人的特征就是轻看属灵的事,丢弃属灵的权柄,包括读经、祷告、团契生活、敬拜、以至于事奉。
三、贪恋世俗的结果是失去属灵的福分
以扫贪恋世俗的结果是什么?失去了“长子的名分”。希伯来书12:17说他“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这也是创世纪27章里的记载。
“什么是‘长子的名分’”?长子的名分首先意味着财富,但是这个财富并非立即可以得到,在近东地方,长子可以在分遗产的时候首先分到双份的,比如说如果有兄弟九个,那么长子可以得到十分之二,其他八个平分剩下的。但是长子的财富并不是立即获得,而是要在看不见的将来,父亲去世以后才能获得。在雅各的经历中,长子的名分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以扫丧失了长子的名分,但是因为雅各的离家出走,反而享有父亲的全部家财,他的武装侍卫就有四百人之多,他统治广大的以东,而且享尽荣华富贵,安然辞世,得享高寿。我们从创世纪的描述中,看不到任何他的失意潦倒之处。当他和雅各再度相遇的时候,当年被欺骗的愤怒似乎已经被他淡忘,他不但没有丧失长子的应得之分,反而得到了更多。
长子的名分也不是神的保佑或者免遭患难,在雅各的生命中恰恰相反。他一得到长子的名分,似乎灾难的盒子就在他身上被打翻了。他带着一个手杖去寻找遥远的栖身之所,他为舅父做工,把他一生最精华的光阴用来牧羊和娶妻。他的家庭生活给他带来无数的烦恼,他深深地叹息,认为他一生的岁月又苦又短。长子的名分显然不是免去痛苦和悲伤,因为得到这个名分的雅各所受的痛苦远胜过失去这名分的以扫所受的。
长子的名分是什么?从雅各的生命中我们看到,长子的名分是一个属灵的产业,它给予拥有这名分的人一项权利,就是使他作为家庭或宗族的祭司,它的权柄在于它成为家族属灵的领袖,连接后代的儿女,有权承受属灵的恩赐和能力,传递弥赛亚希望的火炬,继承神在于亚伯拉罕立约时的应许,有权作为神所拣选的工人。我猜想当时的雅各未必看重“长子的名分”背后的属灵含义,他可能看到的是长子的名分带来的财富和权力,所以才用欺骗的手段想要得到它。希伯来书并没有称赞雅各,而是警戒不要效法以扫。这里的重点并不是说以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甚至也不是说以扫最后有没有得救,而是以扫在贪恋世俗、看重眼前的同时忽视和失去了属灵的机会、属灵的祝福,失去了与神同工、被神使用的机会。有一位学者Westcott解释这节经文说,这里并不一定暗示我们以扫不得救(他并没有失去儿子的位分),但是毫无疑问的他在神恩典的工作中落后了,作者不是以不得救来吓唬我们,而是告诫我们会在基督徒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错过神所预备的恩典。
以扫的“长子名分”就像我们的属灵身份一样。我们成为神的儿女,回到神的家中,并不能够发财,反而可能因为信仰的缘故需要失去或者放弃了一些机会;并不一定能够家庭幸福,反而可能带来纷争,如果还没有结婚,择偶范围也缩小了;也不能让人生一番风顺好像得到了上帝的保佑,相反越是事奉神,所遭遇的困难、苦难和试探就越多。那我们为什么要做基督徒呢?就像当很多人离开耶稣,觉得耶稣讲的道不中听的时候,耶稣问他的门徒,“你们也要去吗?”,彼得回答他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和“贪恋世俗”相反,神要我们渴慕基督、跟随基督、看基督为至宝。希伯来书描述摩西是“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这就是以扫的反面: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他看为基督受的苦——这个属灵的福分——比一切都宝贵。
这需要价值观的转变,价值观的转变需要我们敬拜对象的正确。敬拜假神,就看假神为至宝;敬拜自己的需要,就看自己的需要为至宝;敬拜基督,就看基督为至宝。一个“贪恋世俗”和“忙昏了”的人,不看重属灵的福气,因为他的心中已经另有偶像,他的价值观已经被偶像扭曲,这个偶像——工作、事业、家庭、项目、某个娱乐活动——才是他所要追求的福气。我们在圣经中看到这样的一个过程:以扫先追逐贪恋世俗,因着敬拜中心的变化,他在世界中自己累昏了,然后自怜、夸大自己的处境,当他以自己为中心的时候也随之轻看他长子的名分,他的价值观已经被改变了,最后的结局是“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
我们基督徒的“长子名分”是什么?是我们借着基督的宝血得赎,能够来到这位创造的真神面前敬拜祂、学习祂的话语、借着与弟兄姊妹的交通更多认识祂,遵行祂的旨意,乃至事奉祂、为他受苦。这是我们属灵的福分,这是唯有圣灵内住、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才有的权柄,你羡慕吗?你珍惜吗?你在乎吗?还是你更看重埃及的财物,更看重心中的偶像,甚至愿意拿本该读经的时间、本该默想、灵修的时间、本该敬拜的时间、本该奉献给神的十分之一拿去事奉那个偶像?我前面说过,那是向偶像献祭。
总结应用
圣经说以扫在失去长子的名分之后“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然而保罗却说,“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神巴不得我们愿意悔改归向他,神巴不得我们愿意将安全感建立在基督的身上,爱基督、信靠基督、顺服基督,而不再爱偶像、信靠偶像、顺服偶像。神要我们渴慕基督,看基督里的福分、甚至看基督的苦杯都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贪恋世俗的本质是属灵的淫乱,也就是心中另有偶像;贪恋世俗表现在为自己的偶像“忙昏了”,包括追求你没有得到的,也包括保住你已经得到的,以致忽视属灵的福分,忽视基督徒应有对基督的爱慕和追求;贪恋世俗的结果是失去与主同行、经历基督、认识基督的福分。你现在看这些福分不重要,正如当年的以扫,或许你想“反正我得救了”,但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像以扫那样“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圣经也告诫我们,一个长久硬着心,对神麻木的人,可能根本就未曾认识恩典。如果你处在这样的境况当中,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向神悔改!希伯来书的作者同样呼吁我们郑重对待我们的信仰,“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2:3)。
我盼望你们,我呼吁你们,不要用被心中的偶像累昏,不要拿我们神儿子的福分去换取世界的好处,不要用应该读经、祷告、灵修、敬拜、事奉的时间去事奉你心中的偶像!因为约翰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如果你还不是基督徒,我盼望你知道,神向我们所要的是对祂专一的爱,因为这位神乃是忌邪的神,他对我们的爱是如此挚热和真诚,就像丈夫爱妻子一样,不愿我们的心中另有所爱,这位创造天地并且爱我们的神,配得我们这样去爱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