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书7:8-16
8以法莲与列邦人搀杂。以法莲是没有翻过的饼。
9外邦人吞吃他劳力得来的,他却不知道,头发斑白,他也不觉得。以色列的骄傲当面见证自己,虽遭遇这一切,他们仍不归向耶和华他们的神,也不寻求他。以法莲好像鸽子愚蠢无知。他们求告埃及,投奔亚述。他们去的时候,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们身上,我要打下他们,如同空中的鸟。我必按他们会众所听见的惩罚他们。
13他们因离弃我,必定有祸,因违背我,必被毁灭。我虽要救赎他们,他们却向我说谎。他们并不诚心哀求我,乃在床上呼号。他们为求五谷新酒聚集,仍然悖逆我。我虽教导他们,坚固他们的膀臂,他们竟图谋抗拒我。他们归向,却不归向至上者。他们如同翻背的弓。他们的首领必因舌头的狂傲倒在刀下,这在埃及地必作人的讥笑。
虽然我在大学时就已经接受耶稣基督成为我的救主,但是我从未想过神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怎样做我的主。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技术支持工程师,接听来自各地的企业用户的电话并解答他们的问题。我一直不觉得这跟神有什么关系,我很乐意在其他事上求告主、顺服主,但是在工作上,我不觉得祂有什么发言权。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个问题困扰,和新加坡的同事工作到很晚都没有解决问题,而死命令是第二天上班之前邮件服务器一定要正常工作,否则客户(Compaq)在亚洲的业务就要停止运作(当时觉得严重的不得了,今天看来也没什么,因为这家公司已经停止运作了)。我的新加坡同事也是个基督徒,不过他跟我差不多,基本上不跟我谈属灵的事情。那天晚上突然透过MSN Messenger对我说,“我们祷告吧。”我很吃惊他提出这个建议,他接着说,“掌管天地万物的主,必然能帮我们解决被造物造出来的东西。” 于是我们放下手中的其他方案去祷告。奇迹并没有发生,我们仍然搞到第二天中午才解决问题。但是这位同事的话触动了我,是的,掌管天地万物的主应该能介入我们的工作,尽管他很多时候把事情留给我们去解决,但是他可以,他也能够,在我们的工作中掌权。当我相信和接受这一点的时候,我不是更焦虑,也不是更懒惰,而是更平安。
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在我们的事工中发生。我记得在一个典型的同工会中,我们用祷告开始,然后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项目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技巧讨论每件事情的解决方案,包括讨论如何组织一个圣诞节的布道会。一位同工突然在会后感慨说,“我觉得神在我们的会议中没有地位。”我也记得在祷告会上,一位肢体分享她与青少年的女儿多么难相处,大家似乎忘了她在分享一个代祷事项,而是给出很多的实际建议,包括找哪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参加哪个类似的培训班,如何与女儿花时间等等,这时我心里想,“我们还需要祷告吗?”就在周四,我们在“教牧领导”这门课上对一个教会治理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有一个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对这个复杂的案例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当他们陈述完时最后补充了一句,“当然,我们也要为当事人祷告。”教授一拍大腿说,“谢谢你,我为上帝感谢你们还给他留了个位置。”大家哄堂大笑。类似的情景我相信也在其他教会、机构和神学院里上演。
这是一个小问题吗?不,这是一个大问题,它揭露我们内心对神的小信甚至不信。我们刚才所读的经文中,以色列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依靠国际政治,不依靠神。神就透过祂的告诉读者,我们应当全心全意信靠神。我们当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信靠神,并且完全的信靠神。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小信的本质是什么、结果会是什么和如何离开小信长进成熟。
一、不冷不热的信仰本质是与世界搀杂
第8节说,“以法莲与列邦人搀杂。以法莲是没有翻过的饼。”在先知何西阿的语言中,“以法莲”往往是和以色列交换使用的,可能是因为分裂北国的领袖耶罗波安是以法莲人。所以这里的“以法莲”指的是以色列。何西阿在第八节中讲到以色列的两件事情。首先,他们与列邦人搀杂。“搀杂”这个词原本是用来指做面饼的时候将材料揉进面团里。以色列在宗教上、政治上、文化上都接受周边国家的影响,不再维持自己对真神独一的信靠和顺服。在宗教上,他们接受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敬拜的偶像,在政治上与其他国家结盟不再依靠神,在文化上他们也接受别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不信靠神,反而去信靠别国的武力和盟友关系。在11节讲到他们可怜的处境:他们“他们求告埃及,投奔亚述,”他们认为神在他们处境中无能为力,所以他们继续信靠自己的的外交努力和斡旋。
何西阿进一步的将以色列的现状比作是“没有翻过的饼。”“饼”指的是当地人吃的一种烤饼,有点像新疆人吃的馕。这种面饼是贴在烤饼用的炉子的墙壁上的,如果你去新疆餐馆吃饭看他们烤馕你就知道了。烤饼的时候过一阵子就要把饼翻一个身,如果不翻的话饼就会半生不熟:一面几乎要焦掉了,另一面还是生的。何西阿说以法莲是一个没有翻过的饼,是一个半生不熟的饼。一方面,他们仍然自认为是属神的民族,保持着割礼的传统,将自己看作是约的子民,与周边其他民族区别,也有献祭和敬拜;另一方面,他们的献祭和敬拜已经被外邦文化影响,甚至像外邦人一样出现了淫乱,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混杂的,对神的认识也是混乱的。
是不是跟今天的基督徒有点像?一方面,我们声称自己是基督徒、每个星期天去教会,有十分之一奉献,甚至每天读圣经、也在教会事奉主;但是另一面,很多基督徒将神限制在“宗教”或者“灵性”的领域,巴不得神不要干预其他的领域。我们或者认为神无法解决某些问题,或者希望神不要插手某些问题,因为我们自己想做主。我记得我刚来美国时参加一个小组聚会,小组的组员跑题谈到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我是刚来的,也不懂,没有发言。但是我很惊讶的发现在讨论中大家的想法、抱怨大多出自经济的考虑、社会的考虑甚至个人的利益,但是没有一个基督徒提到圣经中对客旅、对寄居者的原则是什么,甚至都没有人说到什么样的政策体现或者接近神对社会的心意。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的一位学者,Craig Gay在他的名著《现代世界之道》(The way of the modern world)中将这种现象定义为“现实的无神论者”(Practical Atheism)。他这样写道,“在现实中,我们过着这样一种生活,我们让自己相信神或者不存在,或者至少祂虽然存在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无关。”(“Indeed, we are tempted to live as though God did not exist, or at least as if his existence did not practically matter.” )
我觉得英文的“halfheartedness”(不冷不热/半冷半热)是对“没有翻过的饼”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当神要我们全心全意的信靠祂时,我们却用不冷不热的信心去回应祂。何西阿说这种半冷半热的信仰,体现的是一种搀杂,因为我们被这无神、拒绝神的世界所影响,与他们搀杂,所以我们在某些领域拒绝神。甚至我们在本该属于神的教会事工的领域也会拒绝神, 因为我们信靠自己、熟悉自己多过信靠神。何西阿说,这种对神主权的拒绝不是全心的信靠,是与世界搀杂的结果。
这样有用吗?拒绝神的介入会让生活变得更好吗?会拯救以色列脱离被大国侵吞吗?先知在接下去的9-12节给出了答案。
二、 不冷不热的信仰结局是悲惨的
当以拉的儿子何细亚成为以色列王的时候,他解除了以色列与亚兰、非利士还有埃及的盟友关系,去和亚述的国王建立了新的联盟,随后又暗暗的与埃及私下结盟。作为一个被周边强国虎视眈眈的小国,不得不说以色列的外交手腕相当出色。何细亚也一定为他的计谋沾沾自喜,为本国谋得了最大的好处。但是先知何西阿却警告说这些努力不但最后会落空,而且会被神所惩治。
在第9节,何西阿说“外邦人吞吃他劳力得来的,他却不知道,头发斑白,他也不觉得。”这些政治上的结盟在吞吃以色列,因为这些结盟不但需要缴纳贡品,而且还进一步加深了以色列在宗教和文化上向亚述的妥协。但是百姓和国王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正如10节所写到,“以色列的骄傲当面见证自己”。以来外交和国际政治而不依赖神是以色列的骄傲,而这些政治手腕其实吸取了国家的财政资源、减弱了国家的独立性和进一步的远离神,但他们却没有看见这些副作用。
11-12节做了另外一个比喻,以色列就像一个愚蠢的鸽子来回翻飞,因为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左右摇摆、反复不定,没有一致性。何细亚王先给亚述送了贡品结盟,然后他又与埃及暗暗结盟。先知何西阿说神将会用网抓住这些鸽子,并且神要“惩罚”他们。王下17:3-4这样描写何细亚的结局,“亚述王撒缦以色上来攻击何细亚,何细亚就服事他,给他进贡。何细亚背叛,差人去见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与亚述王进贡。亚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锁禁,囚在监里。”不冷不热的信靠是虚假的信靠,它不但使国家在虚假的盼望中枯干,而且也招致神的惩罚。不是因为神小气,而是因为神盼望百姓能够回转、专一的信靠祂。
先知所说的景况就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19所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那些不冷不热、虚情假意的以色列人相信神却同时依靠他们在世界上的指望,他们的结局是可怜的。也有很多人不冷不热的做基督徒、他们以为这样做既可以获得天堂的门票,又不用失去地上的好处。这样想的人错了!他们对自己的信靠、对世界的盼望只会让他们枯干、增加他们在世界的恋慕,并拿走他们心中的平安。而我们刚才所读的经文也告诉我们,神要惩罚这些不冷不热的信徒,因为神要我们专一的信靠祂。弟兄姊妹,如果你也是这样不冷不热、甚至虚情假意的跟随基督,你也会同样被这世界枯干,也会面临神的矫正。
我想到二战时期英国的两位政治家。一位是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鉴于欧战造成的灾难,他极端希望以任何代价在欧洲维持和平。在希特勒已经咄咄逼人地表明他的战略意图的时候,他还是一厢情愿的相信外交努力和斡旋,甚至不惜牺牲其他国家。在作出极大的外交努力之后,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一起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署了《慕尼黑協定》,允许德国吞併苏台德地区,几乎答应了希特勒的一切要求,只是要求希特勒不再发动新的战争。回国后,在机场张伯伦就挥舞着协定宣称“这是历史上第二次英国首相从德国带回保持尊严的和平,我相信这就是我们一个时代的和平。”但是半年后德国就入侵了捷克。继任者丘吉尔则不同,在几次空前的危机中,丘吉尔都大声疾呼要英国国民祷告。当英法联军被德国围困在敦刻尔克的时候,丘吉尔呼吁英国民众祷告。在大撤退发生的当天,他亲自来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祷告,当天被宣布为全国祷告日。也在那一周,盟军将三十多万的溃败部队从背水一战的绝境撤退到英国本土,被成为是奇迹般的大撤退。丘吉尔在著名的广播讲话中不但感谢上帝,也鼓励民众继续战斗,他说,“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BBC说,“敦刻尔克奇迹是神对全国民众共同祷告的回应。对于愿意认识神的人来说,上帝的介入和干预非常的明显,无数的报告表明撤退期间海面平静,而同时雾又很浓,影响了德国轰炸机的准确性。”我并不是说丘吉尔的信仰比张伯伦要虔诚,但是作为一名地上的国民,你会更信靠谁?我想说的是,依靠自己,带来的是失望;依靠神,神就动工。
三、离弃不冷不热的信仰需要悔改和回转
弟兄姊妹们,神爱我们并希望我们享受信靠祂所带来的平安和甘美。神不是呼召我们去享受异教的文化、无神的文化,乃是呼召我们享受他自己。13节说,“我虽要救赎他们”表明神的心意,15节说,“我虽教导他们”表明神的做工。但是以色列人仍然不愿意向神回转,他们仍然认为自己能掌控未来,自己能决定怎样做是对的。他们的骄傲和自满让他们觉得没有神自己也可以过。圣经在14节说,“他们并不诚心哀求我”,表明他们向神哀求,但是不诚信,可能只是一种仪式或是一种“姑且试试”的心态,但不真的信靠。同样14节说,“他们为求五谷新酒聚集”,他们有宗教性的聚集,但不是为着拯救,而是为着“五谷新酒”。因为天气是他们不能掌控的,所以他们要求神,但是政治、外交是他们自己能够掌控的,他们不愿意来交给神。
向神哀求却不诚心,为求神而聚集却不完全信靠神,这是他们的写照,也是今天很多基督徒的写照。但是感谢神,神是爱并且愿意拯救这样的罪人。神为我们预备了离弃这种不冷不热甚至虚情假意的信仰的方法,当经文描述以色列怎样拒绝神的时候,圣经其实在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归向神。
第一,神盼望我们向神真诚。14节说,“我虽要救赎他们,他们却向我说谎。”神要他的百姓真诚的悔改,他期待我们对他真诚,承认自己的罪和软弱,向神要赦免和饶恕,并真诚的渴望离弃不冷不热的信仰。以色列向神说谎,他们的悔改不是真诚的,只是口头的宗教语言。要归向神,我们要向神真诚,而不是用习惯的“属灵语言”来掩盖内心的软弱和犯罪。
第二,神要我们将主权交给祂。14节谴责以色列人的祷告是不真诚的,他们的敬拜只是想要神在他们不能控制的领域里帮助,而不是将一切的主权都交给神。神不单单只是要赐给以色列五谷新酒,更是要赐给他们与神的和好。同样今天神不仅仅要在我们的灵性生活、教会生活、情感生活中做主,神也是要在我们工作、财务、家庭、个人时间安排上也做主,在一切事上我们都当问自己,神的心意是什么?圣经的教导和原则是什么?
第三,神要我们顺服祂的教导。15节说,“我虽教导他们,坚固他们的膀臂,他们竟图谋抗拒我。他们归向,却不归向至上者。”即便他们远离神,神仍然透过教导想要坚固他们的膀臂。神透过祂的话语给我们力量,神的话语才是我们的准则。基督徒都想知道神的旨意,但是却常常忽略神已经透过圣经显明他很多的心意,祂的原则、祂的性情。如果我们不看重顺服神的话,我们就不是真的归向神。
最后,16节说,“他们归向,却不归向至上者。他们如同翻背的弓。”KJV圣经说他们像“诡诈的弓”。以色列的悔改不是真的,他们的悔改和献祭都是宗教习惯而已。这就像一个弓箭手好像在射箭,其实是个假动作,箭并没有朝敌人射过去,他的瞄准、射箭的姿势都是骗人的。欺骗神的结果就是16节接下去所说的,“他们的首领必因舌头的狂傲倒在刀下,这在埃及地必作人的讥笑。”神要我们转向他,不单单只是停止做得罪神的事情,也要做讨神喜悦的事情。转向神包括寻求神的心意、思想神的计划和神的性情,诗篇作者说他仰望神的手就好像仆人仰望主母的手,这是转向神。
怎样逃离不冷不热的信仰?圣经说我们要第一,真实的悔改,看到自己的犯罪;第二,真实的敬拜,将主权交给神;第三,真实的顺服,尊重神的话语;第四,真实的回转,思想神的心意。
总结
在读书的时候,有很多的学生只是想达到最基本的及格要求,付出最少的代价换取学位证书。也有很多这样的基督徒,只是想达到最基本的宗教要求而维持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期待这样可以获得天堂的门票。而在生命的其他领域将基督隔离在外,成为一个“现实的无神论者”。先知告诫我们说,这在本质上是与世俗无神文化的搀杂。圣经说这种状态就像一个没有翻过的饼,结果是失败和神的惩罚。然而神对他子民的爱给我们出路离弃这种不冷不热、虚情假意的信仰。圣经说“看哪 !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离弃不冷不热的信仰,离弃现实的无神论,让我们的心转向神、全心全意的信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