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三一华人团契新年聚会上的劝勉。)
我来了两年多,这是我参加的第六次华人学生的聚会,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泰国同学、有印度同学,有印尼同学,快要变成大东亚共荣圈了,我为大家对其他亚洲同学有这样的接纳和服事而感恩。我想,反正我要毕业了,我劝勉大家什么呢?我就讲个狠的吧。上个礼拜一个早上我在读创世纪13章的时候,读到罗得和亚伯兰的分开,我觉得神在这里给我一个感动,我很想和各位同学交通。我们都很熟悉圣经,经文就不一起读了。从8节起,这段经文说,“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有一些解经书说罗得做的决定没有什么错,既然亚伯兰让他先选,他凭着自己的眼见当然就选好地方了。但是我说不!圣经很明显的告诉我们罗得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第一,罗得看到约旦河平原时,他的感受是“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罗得从未去过耶和华的园子,他对园子的感受和认识完全来自先祖的传递,但是他和叔叔去过埃及地,看到埃及的繁华。所以他眼中的“好”,就是埃及的标准、是世界的标准。第二,圣经交代选择的后果:他“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圣经告诉我们这个选择的后果是他被罪恶的繁华所吸引,渐渐挪移帐棚,远离了自己的叔叔。第三,也是我的重点,在我看来,罗得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做亚伯兰的跟随者。他和叔叔在一起那么久,不会不知道叔叔为什么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去到一个从未去过,也没有社会根基的地方,他知道先祖的神给他的叔叔一个伟大的应许。但是当他跟着叔叔因为饥荒去过埃及之后,他对这个应许失去了兴趣,或许这个应许对他没有更大的吸引力,不如去过、经历过的埃及让他更渴望;也或许他觉得这个应许是叔叔的,他跟着叔叔永无出头之日,他不甘心做一个跟随者。这些都是我的猜想,但是因着这些猜想,我就想到一个很少被提过的概念:做一个跟随者。
我们先来看看“跟随者”跟随的对象:领袖。“领袖”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曾经是一个敬而远之的存在,是一个很大的词。国民政府在企图统一中国时就以“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为口号,无奈这位领袖独裁无胆、民主无量,后来败给了大胆的毛先生,从此“领袖”一词人家就不能用了。文革的时候有人嘱咐媳妇说“领子和袖子容易脏,要多搓搓”就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所以我记得十多年前的时候,有人来开了一个“教会领袖研讨会”,我的同工就被这个词吓坏了,说“我不是领袖,我不要去。”但是现在不同了,无论在书店、大学、商学院还是神学院,都告诉你要做领袖、成为领袖、如何做领袖、如何做好领袖。《今日基督教》有一个杂志叫“Leadership Journal”,神学院和商学院都有领袖课程乃至领袖学位。我在Amazon上搜索了一下,有关Leadership的书居然有十一万四百七十四本之多,其中基督教类的有一万两千一百六十七本!但是有关followership的书呢?两百七十六本,其中基督教的有四本。好大的不对称!你见过“Followership Journal”吗?见过MA in Christian Followership的学位吗?见过“pastoral/congregational followership”的课程吗?我没有!
德鲁克说,“什么是领导者?领导者就是有跟随者的人。”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如果人人都做领袖,谁来做跟随者?如果没有跟随者,那岂不是人人都是光杆司令?为什么今天领袖学、领导力培训大行其道?无论在社会上和教会里大家都要培养领袖、成为领袖?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领导者的缺乏,没有人出来担当使命和呼召;但是另一面来说,因为这是一个高度自我中心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自己的主张被实现、自己的想法有人听、自己的观念有人附和、自己的建议有人去做。我记不清是哪一本书里面评价今日的基督教世界和传统的基督教世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上由某个宗派、总会来判断教义和神学的时代已经过去,后现代的神学界出现的是一个个领袖、各自成立自己的机构或形成权威、拥有各自的跟随者、建筑自己的营垒。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客观的评价。另一个使领袖概念大行其道的原因就是“异象”和“使命”的滥用,每一个教会和机构都宣称自己有独特的异象和使命,挖空心思按照企业界的标准去形成自己的异象使命价值观,似乎没有这些东西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价值,独特才有价值。第三,社会给领导者很高的个人价值,今天人们看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他的学位、学识,还要看他有没有跟随者。换而言之,跟随者是没有价值的,领导者才有价值,而且跟随者越多、影响的范围越大,领导者就越有价值。所以当我们在这个神学院里学了越多的东西,就越渴望成为领袖:渴望自己所学的能够带来改变和影响;渴望自己的观点、看见、研究是卓越而独特的,能够吸引人来跟随;渴望透过跟随者去实现自己的使命与托付。这未必是一件坏事,神也的确透过领袖和他的影响力来成就事工。但是我今天要劝勉各位同学的是:做一个跟随者!
为什么?因为圣经呼召我们做跟随者。在马太福音4:19节,当耶稣呼召彼得的时候,他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是的,耶稣告诉彼得他将成为领袖,他说这位伟大的领袖将要得人如得鱼一样,但是耶稣同时也说“来跟从我。”彼得要做出的回应并不是去得人如得鱼,而是成为跟随者,“跟随”本身就是呼召。透过“跟随”,神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敞开自己,学习忠心顺服,学习智慧也学习犯错,从而成为被神使用的人。圣经当中有很多伟大的跟随者,约书亚就是我最欣赏的一位。旧约圣经称呼约书亚为摩西的帮手,在摩西被众人反对、摩西的信心决定受到群众的挑战时,他都坚定的跟随摩西、支持摩西、尊重摩西。当然,跟随者和领导者的概念并不对立,往往共存。很多领导者同时也是跟随者,但是太多的精力和强调被放在“领袖”这个概念上时,“跟随”的价值和概念就被忽略了。所以我要鼓励大家、劝勉大家说,让我们来做跟随者。让我们以跟随为荣,看重忠心的跟随者在神眼中极有价值。我认为我们特别需要做五种跟随者。
第一, 做基督的跟随者。虽然我们的服事方向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件事情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基督的跟随者。虽然神学院里没有有关做跟随者的课程和学位,但是整个的内容都是在告诉我们要做跟随者和怎样跟随。哥林多前书11:1,保罗对哥林多的信徒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门徒训练的关键就在于跟随和效法,但是有多少门徒训练者有这个勇气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该效法我”、“你们该跟随我”?即便有人跟你说,“我要跟随你,”,恐怕你也会吓得摆手说,“哦请不要跟随我,让我们一起跟随基督。”保罗就敢说!为什么保罗敢说?因为他自己是基督的跟随者,他对自己的跟随有信心,他立定了这个心志就是他的心思意念、他的事奉行动全都在乎基督,他放下自己的意念、自己的计划、自己的独特之处,按照基督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当他有这样的心志和决心时,他就有底气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第二, 做圣经的跟随者。我有一个体会,就是读神学之后读圣经没有以前认真了,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跟我有同感。我最近用《研经日课》作为灵修读经的参照,每天按照这本书的要求读一段经文,回答书上的几个问题。后来我发现我的母会有一些弟兄姊妹成立了一个微信群,也照着《研经日课》互相督促每天灵修读经。他们邀请我加入后,我非常汗颜,因为他们对读经的认真、对圣经里问题的讨论和钻研远胜过我。我读过一段经文,心里想到的是,可以这样解释、那样解释、可以怎样用来讲道,他们读到经文心里想的是,要这样做、那样做,生命和生活要怎样做出改变、怎样接受挑战。我很羞愧。神赐下圣经是给我们跟随,而不是给我们评论,更不是给我们用来和人辩论的。
第三, 做传统教义的跟随者。我想普林斯顿和耶鲁神学院的同学也都会赞同做基督的跟随者,但不见得赞同做圣经的跟随者;福音派神学院的同学们都会赞同做圣经的跟随者,但不见得会接受做传统教义的跟随者。寒假的时候我有机会去东部,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威斯敏斯特、普林斯顿、耶鲁等好几间神学院。当我站在普林斯顿神学院的礼拜堂里,看到A. A. Hodge, Charles Hodge, B.B. Warfield的名字写在墙上碑文里的时候很有感触,这些伟大的传统教义的捍卫者们恐怕不会想到今天的普林斯顿神学院里居然会有支持同性恋的学生团体存在。传统的基督教教义不但在自由派的神学院里,在福音派的神学院里也处处受到挑战、质疑甚至嘲笑。研究性的神学院为了与世俗大学对话,尤其看重研究的前沿而忽视传统教义的教导和传承。所以我呼吁,特别是来这里读道硕和MA等基础学位的同学,重视传统教义、持守和保护传统教义,跟随传统教义,让自己站在坚实的基督教信仰根基上。
第四, 做历代圣徒的跟随者。基督教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单单只是教义和信条,也不单单只是图书馆里的书籍,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圣徒。John Piper在The Supremacy of God in Preaching一书中讲到他从一位神学院老师那里得到的指教是:与其游离于不同的神学思想之上,对每一位神学家指指点点做出评价,不如钻进去对一位神学家或者传道人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并效法他,他因此选择爱德华兹作为研究和效法的对象。后世的人总是站在一个高度,好像是前人的审判者和评价者,却无法融入到前人的环境中,体会他的艰难、喜乐与压力。或许当我们沉下心思,先不忙着做观察者,而是做跟随者,更能从历代圣徒身上学到功课。我每年读两到三本的宣教士或圣徒传记,对我很有帮助,也鼓励大家去学习、去认识和效法历代圣徒。
第五, 做你的牧师的跟随者。希伯来书13:17说,“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儆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这里作者用了两个词,一个是“依从”,一个是“顺服”。“顺服”(ὑπείκω)就好象罗马书13:1所说的顺服执政掌权者的顺服,但是“依从”(πείθω)就含有跟随、信靠、效法的含义。所以作者并不仅仅是说,你不要去挑战和反对你的属灵领袖,而是进一步说,你要在心里存有积极的态度去跟随他,他是神所呼召放在你的属灵社群中的领袖,作为圣约群体中的一员,你和教会里其他弟兄姊妹一样,没有特别,他们要上班,你们要上学,其他都一样,都要配合牧师的事工、支持牧师的决定、敬重牧师的呼召,因为他为你的灵魂警醒、他在神面前为你有一个交账的态度,所以你要跟随他、顺服他、效法他。即便你的教会没有牧师,或是只有过渡的牧师(Interim Pastor,这也是我来了美国才学到的新玩意),都一定有对这群羊负责、为这群羊交账的属灵领袖,同学们,顺服他、敬重他、效法他、跟随他。一个好的跟随者必定能够造就领袖也造就整个的属灵社区。
各位同学,跟随者并不意味着是次一等的。我们的主耶稣也是天父的跟随者,但是他是与神同等的。做跟随者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缺乏属灵的洞见、缺乏好主意好概念,也不意味着我们不聪明、没有恩赐,巴拿巴、提摩太都是保罗的跟随者同时也是杰出的领袖。做跟随者更不意味着我们盲目没有主见、不假思索的顺服,亚伯拉罕也在上帝面前六次为索多玛询问神的公义。我们要做跟随者,因为神这样呼召我们。
这么好的讲章咋没人评论捏。
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