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开始服事、讲道,发现自己的听道能力在衰退。一方面,由于内心的骄傲和自满,以为圣经真理都知道了,所以常常在听道的时候走神,或者一看经文心里就说,“哦,这个啊,我也讲过”,就没有认真听;另一方面,心里也被各种事务充满,不是想着作业,就是想着论文,要不就是行程计划或是其他事工。这样是得罪神,也是对神的话掉以轻心,所以我要记听道笔记!嗯!!
但是我的听道笔记不是牧师的文稿整理,而是我读了经文、听了讲道之后,我的吸收整理。
撒上15:10-31,这是今天黄雅悯牧师在北郊堂主日证道的经文。
这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黄牧师的总结是扫罗对基督徒的五个教训:1. 不遵神命; 2. 骄傲虚荣;3. 推卸责任;4.借神利己;5.(我忘了,原谅我吧,因为当时我在尝试用YouVersion记笔记,结果反而忘了听最后一点)。
我的确看到扫罗的事奉就是我们(传道人和教会领袖)事奉的陷阱。黄牧师提醒我们看到10:22的时候,扫罗还是一个极其谦逊的人,当他被掣签掣出来时,他因为害羞不好意思而躲到器具里去(“他藏在器具中了”),但是没隔多久,他就权欲熏心,变成一个贪恋在民众面前做领袖、出风头的人物:
1. 他为自己立纪念碑(12节“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他不在乎神给他的命令具体是什么,他只在乎自己的丰功伟绩是否得到纪念、民众怎么看待他。教会领袖也面临同样的诱惑:忘了自己最终要负责的是上帝的呼召、托付和神话语的真理,更看重事工、人的称赞、自己会给别人怎样的印象等等。
2. 他用群众为挡箭牌,他的认罪不是真心的。24节,扫罗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但是前面很明显扫罗存留牲畜并不是因为“害怕百姓”,9节明确说“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并不是他害怕百姓,而是他和百姓一起违背了神的命令。而今他把责任推给别人,用“群众的意见”做自己的挡箭牌,其实是“押沙龙”式的反叛。一方面,教会中也有这样的“异见领袖”,当他说“有很多弟兄姊妹对教会有意见”云云来表示对教会的不满,但是当具体问他“哪个弟兄姊妹”或者“到底是几个弟兄姊妹有意见”时,往往语焉不详,支支吾吾,其实是假借“民意”为自己撑腰。另一方面,认罪就应该承认自己的罪,如果认罪是“我是固然做得不好,但是……”,那就往往不是认罪,而是找借口或者推卸责任。
3. 扫罗真正关心的是他的权位。30节他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虽然撒母耳明确告诉他“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26节),他并不在乎这一点,他在乎的是百姓是否继续接纳他做王。神要不要他做王,他无所谓。他因此担心因为先知没有与他同在,民众会因此小看他的权柄。先知在这时候不是神话语的管家,而是他王位的道具。
多年前我跟我的“属灵指导者”聊天,在讲到同工领袖的培养时,他说到要小心“有野心”的人,虽然“羡慕善功”都值得赞赏,但是人来服事往往带着不同的动机,有些动机是要警惕的。我当时不以为然,做教会的领袖又受限制、又有危险、付出时间精力又没钱拿,又要和各色的人打交道,避之不及,怎么会有人对这种事情“有野心”呢?他说,“有一群小羊仰慕你、喜欢听你讲,有很多事情让你支配,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我后来明白了。扫罗并不是主动要做王的,但是他尝到做王的甜头后就恋栈权位超过爱慕神。
基督是不是我真正的渴慕?基督台前的审判是不是我真正在乎的评价?这是神的仆人常常要问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