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即所谓“国家安全蓝皮书”吸引了很多基督徒的眼光,两个原因:第一,它正好在浙江地区有组织有计划的拆毁基督徒教堂与十字架的时期发布,第二,它将“宗教渗透”列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四大威胁之一,杀气腾腾的宣称“宗教渗透对中国社会主义信仰认同构成威胁。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宗教渗透的方式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手段更加隐蔽,公开与秘密并举,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欺骗性。境外宗教渗透势力已经把触角伸向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态势愈演愈烈。”虽然总有“好心人”根据上下文揣度上意,认为该“宗教势力”是指伊斯兰恐怖主义,但伊斯兰恐怖主义并没有“把把触角伸向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更没有对“国家意识形态”构成任何威胁,只是对社会稳定和领土问题构成威胁。不过可笑的是,浙江省的基督教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教会,因为“西方宗教渗透”的不安全感而对浙江教会大开杀戒,是有些莫名其妙了。
该“研究报告”的学术水准、是否言之有理,它在执政者眼中到底有多少分量姑且不去管它,我今天想说的是,在逼迫面前,众教会应当寻求彼此之间的谅解与合一。正如我在前面的文章所说,如果有一个巨大的不公义摆在眼前,即神的教会遭到逼迫,即便被逼迫的教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有所谓“违法违规”的把柄在当局手中,我们也不必“帮”受逼迫的教会反省,而是首先站在受逼迫的教会身边——不管他受到的逼迫是什么样的借口,为他们祷告、关心他们的教牧和肢体、谴责逼迫者,而不是急着占领道德高地展示自己的属灵智慧和优越感。
关心受逼迫的肢体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关心、支持三江教堂和浙江其他因着各种借口被拆除教堂的教会里被捕的教牧领袖?有没有人在牧养他们的家庭?教会有没有因为他们被捕而停发全职同工的工资?有没有给被捕的带职同工家里送去支持和帮助、向他的单位领导说明和请假?有没有为他们聘请律师?有没有教会接待、辅导和帮助那些教堂里灰心失望的弟兄姊妹?愿神兴起周边的教会为他们祷告和这样服事他们。不管他们是否有当局所谓的“违法事实”,他们都值得、也配得、更是需要众教会的牧养、支持和关怀。
教会间彼此理解和尊重
我们都免不了对教会和领袖们“完美主义”的幻想,我们也希望每个教会都有王明道老先生的风骨,但是每个教会的领导团队都有不同的性格组成、不同的属灵阅历、不同的牧养考量和对公共事务的不同考量,甚至也有不同的属灵眼界。我们不能把自己心目中所计划的面对逼迫的“范式”加诸所有教会。有的教会可能会同意拆除十字架,有的教会可能会将教堂改为“文化礼堂”以躲风头,也有的教会领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的甚至可能激烈抗争。让我们暂缓将“妥协派”、“懦夫”或是“搞街头政治”的标签贴在兄弟教会和领袖的身上。因为每个人都负有不同的轭,也为他们自己所负的要到基督台前交账。我不是说我支持妥协,我当然盼望三自的众堂会领袖能够拍案而起、退出三自,我也希望各教会都有守望教会般的不妥协的抗争,但是我知道这取决于各教会的实情,要为决定付代价的不是我,而是他们。我可以不同意他们的决定,但我没有资格谴责他们。况且,当前有一个更大的不公义,就是当局对宗教自由和教会事务的粗暴干涉和践踏,当权者更值得谴责,而不是那些仅仅回应方式方法不一样或者未能满足我们期望的弟兄姊妹们。
教会内的合一与顺服
同样,教会内部面对逼迫也一定议论纷纷。设想那个被要求把门口的“教会”改为“文化礼堂”以避风头的教会,内部的弟兄姊妹和同工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可能主张“宁死不改”,有的大概会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有的甚至可能会认为这样做会增加教会的“社区性”呢。(都是我的猜测)。这时候的合一和顺服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在冲突面前寻求彼此间的合一和对教会领袖的顺服,才真能体现出“合一”和“顺服”的真意来。如果教会所做的决定和你想要的一样,那就不需要“顺服”,因为那本来就是你的心意。只有当教会的决定与你的决定、你想要的不同(不管你觉得你的主张是多么的“属灵”和“合乎真理”),你仍然支持和顺服(除非他们直接、明确的违背圣经具体教导,例如改走新派路线),这才是真顺服。
同样,如果你的教会领袖们决定坚持抗争,不对不公义、没有合法性的行政命令作出任何妥协,即不分散聚会、也不除去标志,尽管你可能有实用性更强的理由来支持你的主张,我更鼓励你尊重和顺服他们的决定,甚至付出代价,因为他们要为此付的代价更大、他们配得尊重。
留着你的火力给更大的不公义吧,而不是牧养你的教牧们。
我希望看到什么?我希望看到在这个咨讯信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人们受过“文革”之苦,又尝到有限度的宗教自由和市场自由甜头的今天,中国教会可以有新的应对、新的思考和新的举措来面对逼迫。不再是50年代的集体妥协与投降,不是80年代的转入地下,甚至也不应该再是90年代的分散聚会、低调路线。我们这一代舒适太久了,甚至连48小时拘押的待遇都已经是奢望,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下一代、乃至为中国社会,预备付更大的代价和牺牲。初代教会的护教、韩国教会的神学,都是在逼迫和与不公义的抗争中才思考和建立起来的。这是我们构建中国教会神学的机会,这也是我们背负中国社会的不公义、与民众同淌水火的机会。
支持啊,我所做的,只能是默默代祷,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道目前的形势会不会蔓延开来
不知哪一位高人,我十分赞同您的观点。金明日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