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夹里发现了这篇博客:You should know how to disagree well(你应该学习如何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偶然看见放在书签里的,今天翻出来看看挺好,跟“伦理学”第一堂课老师讲的蛮像,只是图文并茂看着挺喜人的。
作者认为互联网辩论往往没有成果是因为辩论双方过于直接。在线下讨论问题时往往有很多肢体语言、表情、环境与气氛作为辅助,而在线上讨论时这些元素都不复存在,只有针锋相对的文字。作者自己的体验是,如果要在互联网上讨论问题,你需要比在线下讨论问题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善意,和做更多松土的工作,否则结果一定是彼此恼怒(或者互抛立场,“我赞同XXX的观点”、“我是XXX宗的立场”——这是我的观察)。
作者用Paul Graham的一篇文章How To Disagree来分析互联网辩论的一些错误的方法,这篇文章列出了表达不同意观点时常见的一些错误,但是本文作者用图形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Paul Graham认为,越往上出现的几率越小,越往下就越常见。在微博上,见得比较多的是最下面两层,而在基督徒当中可能第三层比较多见——在彼此不能互相说服,而又懒得讲道理的时候,就批评对方的态度,反正这个是一批一个准,谁也不敢说自己态度百分百完美,辩论总归有一种情绪在里面,但是一批评态度问题就无法继续讨论下去了,这几乎是所有辩论的必杀技,而且以互相道歉的“美好见证”告结束。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辩论能够到“具体反驳”,即引出对方的观点中你不同意的部分,给对方以“公正”,确保你所反对的的确是他所主张的。例如我看John Piper批评女性平权主义的讲座,都是引用对方的原话,然后用同样的经文或论据加以反驳,而不是曲解对方的意思后树立一个“稻草人”再加以攻击。这种“树稻草人”的做法,恰恰是我在中文网络中常常看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