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被朋友鼓动参加了一个写作实验,用30天时间,每天记录一段主题文字。思量许久,觉得自己是个被下了战帖的人,如果我真想为神而写作,也单为祂而写的话,这就是个挑战自己的绝好机会。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30日,每日不过千把字,却真是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上二年级的孩子早有了几分老练,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以带着学长的口吻问一年级的新生,“你今天感觉怎么样?”他熟悉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胜过那些加减乘除,他热切地呼唤着路边灌木丛中的黑猫,好像一个悠长假日不见的同桌。他欢喜地进入教室,寻找一切可以交谈的朋友。是的,他早已不需要父母刻意地牵着他的手给他以安慰和鼓励。在面对未来这件事上,孩子似乎总是那个更加笃定的。因为他从没有想过去掌控未知的世界,他只是迎着明日而行。
做母亲的却似乎总害怕将孩子交错了地方。体制内的焦虑和体制外的尴尬折叠着我的心思,摊开又折起,翻皱的实在是自己的信心。我希望有一广博的人教导他,好不至于让孩子的潜能落空;我希望有一慈爱的人接纳他,好让他在恩典中被鼓励和造就;我希望有一智慧的人指教他,好在他偏行己路时引导他当走的正路,就行在其间。我所希望的虽皆合情,却将完美的诉求投在对未来无理的掌控中。我好像圣经中罗得的两个女儿。天使好不容易生拉硬拽地将罗得一家救出所多玛后,两个幸存的女儿没有在山洞中庆幸她们的存活,却谋算着如何从父亲这一支延续后代。子嗣是这两个劫后余生的女子对未来最切实的掌控,即便有悖人伦,即便那将临的咒诅隐约可见,但抓住现在并将来的心控制了一切。我不知摩押的历史是否会称颂这两位先祖,她们将对世界掌控的信心赫然书写在神的救赎之上。 而我所思所虑的岂不也和她们无异,思量的不过是在这个折叠的世界上将儿女安置在更高的一层空间。
一日将落,孩子和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只叫地毯的猫咪什么都好,就是不会抓老鼠,他心里很着急。他询问他的邻居椅子猫咪先生如何才能把老鼠抓住,椅子猫咪因为总坐在椅子上也不会抓老鼠,就告诉他”我不会“。地毯猫决定去找一只生活在户外的野猫。野猫耐心地告诉他看到老鼠时必须像一块板一样伏在地上,直到老鼠对你完全失去了兴趣,然后你再出击就能一抓就中。地毯猫得到了真传,便在客厅中日夜练习抓老鼠的技巧,他的动作真的一天比一天更熟练。直到有一天,一只真正的老鼠出现时,他立刻抓住了它。他成了一只真正的会抓老鼠的猫。
故事虽是孩子的奇思妙想,却让我在“日夜练习以致技巧圆熟”的描述中看到自己的信心所需要经过的操练。我们或许可以一掷千金为孩子的前途铺路,或以冲刺的狠劲推着孩子在这场人生的长跑中处于领先,但别忘了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能“抓老鼠”的猫。容让他在寻找试探中遇见各样的人,经历不同的挫折和失败;容让自己在与世界的攀比中校正心的方向,回到上帝面前。或许那一天,就是我们同在在信心中跃起的时刻。
由拥挤的地下铁上到地面规整的北广场绿地,城市延展出另一种宁静的可能。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我遇见了神。
等几天你就又不想写了,肯定的。
九月的30天已经写完了呀,放这里存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