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老师的课结束了,既然是来学习的,我得介绍一下这门课,免得以为我是来小岛度假的。也可以让其他弟兄姊妹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参考书和
建道的普通话暑期课程其实是相当轻松的,每天上午上课9点到12点,下午2点到差不多5点,总共加起来一周的教学时长勉强是(3+3)*5=30小时,还包括了课间休息时间。按照一般的学制,3学分的课应该是50个学时(内地是3学分=54学时=40小时,美国更多一些),不过别人告诉我建道的3学分就是30个学时,可能是英制吧。
第一门课的题目是《约书亚的史地背景》,不过我以为可能改名叫做《旧约背景》或者《旧约史地》更好一些(不过老师的slides也常常拿《旧约背景》作抬头,搞得我云里雾里。)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对从约书亚记开始的旧约地理和考古成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对读经、解经能带来怎样的帮助。
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小作业,也是在讲道中常常引用到的故事——约书亚攻陷耶利哥城。
根据考古发现,耶利哥的城墙有内墙和外墙,而妓女喇合的小屋可能就在内墙与外墙之间,而且照着圣经她要把两个探子从窗台上坠下去,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她的房屋是紧贴着外城墙的才有可能。
外墙的下方是用护土和石头垒成的,所以城防相对比较坚固,“相对”是相对于当时远道而来,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以色列民。在考古上,对于耶利哥城是否是被以色列民攻陷颇有争议,因为考古学家曾经认为耶利哥在以色人到达以前就已经塌陷了,而英国考古学者Kathleen Kenyon的研究结论是她因为在耶利哥的遗址上找不到后铜器时代的代表性陶器,所以说耶利哥城在主前1400年早已不存在,圣经中有关希伯来人攻城的记载均属虚构。基于Kenyon 本人的学术地位及声望,耶利哥古城一度成为质疑圣经历史真确性的力证。
但1907-1909年,以及1932-1936年,还有1952-1958年的发掘都进一步揭示了耶利哥城墙的规模,以及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建筑的城池,从而力证圣经的描述是客观真实的。不但如此,
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不但城墙是事实,城墙的倒塌和居民的处境也是事实。
圣经考古不但在护教上颇有裨益,对于解经也很有帮助。比如“坐在城门口”是与民众官长参与政治事务的意思,也是在考古和史地研讨中更多被揭示出来,从而让我们对信仰在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有更多思考。
我选的论文题目是《旧约时代Tel Dor有关非利士人的发现》,希望这个研究能帮助我更多了解迦南人和非利士人的社会文化实况,并借此对于旧约特别是约书亚记和士师记研经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分析。
以下是甘老师对于旧约史地背景推荐的几本书,供想要了解更多的弟兄姊妹参考学习:
《简明圣经史地图解》
作 者: 梁天枢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 S B N : 9787208065475
定价:¥150.00
Life in Biblical Is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