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激沙沙
从泸沽湖回丽江,又是四个小时的车程,不过回程比去成要快多了,因为路上不会再停下来拍照。早上8点,我们的车离开了落水。泸沽湖在我们的背后渐渐的远去,耳边似乎又响起了船上学的歌声。泸沽湖畔的一天两夜着实让我们留恋。
路面不停的变幻着,柏油路、弹石路、土路交替着出现,让我们的车颠簸得挺厉害。公路在高山之间蜿蜒着,路两旁是彝族人的村寨或者是山间平地的梯田。一方面我佩服中国的农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上仍然为了生存能种出田来;另一方面这种耕作给山区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破坏。政府在山脚下修建了村落以吸引山上的彝民下山,但是大多数的山民仍然喜欢呆在山上保持迁徙的特性。据司机师傅说,他们的家当相当简单,赶着一群牲畜,把家具拆了让两头牛驮上就足够了。
以前一直认为政府在三农问题上不够务实而颇有购并,这次在宁蒗看到政府其实在农村作了很多事,包括刚才提到的给山民建房,另外也看到有很多扶贫村落,都是政府建的。一路上看到有很多三角形的牌子,告诉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什么试点村,或者科技副县长责任区等等。小的时候觉得政府什么都是对的,长大了认为政府什么都是错的,现在知道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罢了。
快经过宁蒗县城的时候,突然路上多了很多当地政府的车,还有司法、监察、公安等等。才知道今天是当地彝族人庆祝火把节的日子,果然街上挤满了赶集的人。开始的时候以为政府腐败,买的都是进口车。后来司机告诉我,在云贵青藏,政府的车都是三菱吉普,因为地形特殊,很多地方普通车去不了。北京吉普耗油太大,不经济。
车到丽江,我们便开始寻找客栈。第一夜住的客栈实在有点远(在山上),便想找一个古城里面的客栈。不料连问了几家,包括网上推荐的国际青年旅社、大石桥等等都告客满,不由得着急起来。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姑娘突然问我们是不是需要住店,告诉我们她家的客栈里有条河流过。我听了不由大为怀疑,家里有条河流过,莫非是在城外?她带着我们七拐八拐,加重了我的怀疑。不料她却停在七一街的一个小巷口,告诉我们到了。
忐忑的进入那扇古旧的宅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经典的纳西院子。古色古香的楼阁,干净的厕所和淋浴间,还有一个小厅给大家聊天和上网用,更让我惊奇的,是果然有一条小溪在厨房下面流过,清澈见底,水声沙沙。怪不得此地叫激沙沙了。这个客栈只因为在一条小巷而不在主干道上所以住客稀少,但在Google上一搜居然鼎鼎大名。“激”在纳西语中是房子和水的意思,“沙”是连接的意思,“沙沙”就是紧紧的连在一起。现在,你知道“激沙沙”的意思了吧?老板和他的妻子一看就有一种情切感,就像上海弄堂里的阿婆,又像是小学的班主任。我们很爽快地谈好了价钱,15块钱一个人,包括免费上网。不要说去别的地方了,单单在午后坐在院子里望着溪水发呆也是一种享受啊。
无奈习惯了喧嚣,又有来了不逛一逛吃亏的感觉,就起身去了木府。所谓木府,也就是从前土司的住宅。非常气派,就像皇宫一样。然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不是有空的话我也不会去。激沙沙走出来到七一街上,正好有一家卖明信片的邮局。买了几套明信片后询问知道在四方街的邮局可以盖到纪念戳。于是想在那里给同事们每人发一张明信片,带上丽江的纪念戳,岂不是一件美事?于是晚饭后便找了一家河边的茶馆,坐下来静静地写着明信片。
快到晚饭的时候,正是各地游客回到丽江古城的时候,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加上两边的小店,真让我恍然回到了城隍庙。
为了准备第二天的徒步虎跳峡,我们买了雨衣。激沙沙的老板儿子正是作虎跳峡徒步的向导的,从他那里获得了宝贵的信息,并决定如果第二天下雨就放弃徒步计划而改去香格里拉。因为雨天徒步虎跳峡非常危险而且吃力,还是小命要紧。
下雨还是不下雨呢?忐忑不安中,我们听着激沙沙的水声睡去。
第四天开销:
泸沽湖畔早饭每人¥2.5,在湖边“成都小吃”
午饭在公路边“聚贤庄”,每人¥12
租车泸沽湖三日共¥620
晚饭在古城,平均每人¥17
购买雨衣每人¥9
住宿押金共一百元,每人每晚每铺15元
合计:每人160元
住宿:
激沙沙民居客栈,大研镇七一街兴文巷74号
老板:李实,赵建坤
电话:0888-5185617,1398884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