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雪山短歌(文/胡卯)
一、故事或传奇
2004年6月20日19点30分左右,云南德钦县城外,明永冰川景区公路距澜沧江桥约300米处,暮色中一辆牌照为云R05069的吉普车在转弯时突然失控,翻进了奔腾的澜沧江,随即无影无踪。司机阿主被甩出车门,重伤。车上两位乘客则一同落进江中,一位是70多岁的当地老太太卓玛,另一位,名叫马骅。
20时50分,交巡警和各路人马赶到现场,这时天已完全暗下来了,营救人员立即搜寻但无论马骅、老太太还是吉普车,都没有踪影。 德钦县紧急成立了搜救指挥部。澜沧江下游数百公里沿江地区都展开了搜救工作。黑暗中数百人打起手电、火把沿江搜寻,人们呼喊着“马骅”的名字,
欲挽江水救马骅,但始终一无所获。马骅,这个名字和他的故事迅速传播开来。
传播沿着两种途径,马骅也呈现出两种面貌。一种是“公共”途径,各大媒体对他的事迹作了详尽报道,他成为一个英雄,正如云南省委书记撰文所说:
马骅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义务支教。他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克服语言和饮食习惯的差异,以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感情、良好的作风、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云南省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充分反映了他追求崇高人生价值的精神风貌。对此,藏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云南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马骅同志是当代青年的楷模,是志愿义务支教的典范,是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马骅同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云南省委授予他“云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共青团中央颁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但在朋友们的眼中,他有另外的面貌,他的大学室友,诗人韩博说:
如果将马骅的价值仅仅确定在”献身边疆教育事业”的“英雄”,那将失之简单化,甚至不啻于一种亵渎与扭曲。……实际上,马骅远赴云南偏远地区教书的行为,尽管与一般政策上所谓的”支教志愿者”有相近和重叠之处,但他的意愿已经超出了这个范畴,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一方面他想做些实事,另一方面是出于对藏地文化的兴趣,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马骅一直希望生活就是一种逍遥游,无论肉体、心灵还是思想,皆随兴之所致,超乎万物,永无羁绊。
事实上,马骅自己也不愿意当那样的英雄,在出事前几天,马骅还对朋友说:“操,最近郁闷得很,被一个不知道哪冒出来的滥人在读者上乱写了一气,影响极坏,人们都把我当成活雷蜂了,MD。(2004.06.07 21:21)”
马骅是谁?一个天津人,1972年出生。在他的网上纪念馆上,有他简单的生平:
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政系,先就职于Eland公司,不久就任总经理助理一职。两年后,他离开了上海。先到青岛旅游,随后喜欢上厦门,在那个城市住了下来。其后,马骅来到北京。2000年北大在线成立时,马骅成为元老之一,任北大在线的频道经理。在北京的三年间,与朋友一起策划、编撰了”藏羚羊”自助旅游书籍。2001年5月,将周星驰请上北大的讲台。2003年2月底,去云南省德钦县明永村做免费乡村教师,直至失踪。自称浪子班头。喜酒,喜欢旅游,喜欢张国荣。
要是愿意,马骅可以“早早上岸”,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慢慢老去,但是他不愿意,他选择“在变老之前远去”。
胡续冬说:“我始终不相信他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一直觉得他是通过澜沧江到越南去了。也许有一天,在西贡街头,你会看见一个三轮车夫冲你一笑,给你一拳,那就是马骅。”
1 thought on “一个人,两本书”
Comments are closed.